打印设置
Uniz提供了打印机控制功能,支持基于USB连接以及网络连接的打印机。支持多台打印机控制。
通过USB连接的打印机将列在右侧打印工具条中,使用图标
标识。
点击搜索右侧打印机工具条中按钮
,系统将搜索出当前电脑所在网络下的打印机(只显示当前选择的机型),并列在打印工具条中,使用图标
标识。
同时拥有USB连接和网络连接的打印机,使用图标
标识,并优先使用USB线进行通信。
开始打印
点击开始按钮
, 将发送当前的切片至打印机,
暂停打印
点击暂停按钮
将暂停正在打印的任务,打印机托盘会抬升至顶端方便使用者观察打印状态。
恢复打印
点击恢复按钮
将继续已经暂停的打印任务。
停止打印
点击停止按钮“暂停工作”,停止正在打印或者暂停中的任务,托盘会抬升至顶端。
手动泵胶
按下泵胶按钮
,SLASH将从胶瓶中抽胶到胶池中,供本次打印使用。弹出该按钮停止泵胶。
手动抽胶
按下抽胶按钮
,SLASH将胶从胶池抽回胶瓶中,以供下次使用。弹出该按钮停止抽胶。
曝光清洗
点击清洗按钮
,SLASH将点亮整个屏幕对胶池进行曝光,并持续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在曝光完成后,请及时手动清除粘在胶池底部的固化膜。使用曝光清洗可以清除胶池中残留的细小固化块。在曝光过程中请不要移走胶池。
显示LOGO
首先卸下胶池,清除托盘上的模型, 然后点击按钮
,打印机屏幕上将显示UNIZ的logo,此功能用来测试打印机和上位机的通信是否正常以及屏幕是否可用。
Z轴复位
点击按钮
弹出确认对话框,点击“Yes“ 按钮,手动按下托盘至下方的LED屏幕,确保贴合,然后在新弹出对话框上点击 “Yes” 按钮确认Z轴复位。
该功能只有在打印首层切片Z轴不贴合LED屏幕导致模型不能粘到托盘上时才使用。
Z轴校零微调
点击Z轴校准微调按钮,打开校准对话框,输入校准值,点击提交完成校准。
该功能只有在打印出模型在Z轴方向小于理论值时使用。Z轴微调值等于理论值Z值减去实际Z值。
液位校准
一代机传感器液位校准
用户在桌面软件上可自行对打印机的树脂池液位和树脂瓶液位进行重新校准。软件支持对树脂池空状态、低液位和高液位校准,支持对树脂瓶空状态校准。
点击"树脂液位校准"按钮
,打开对话框,面板上包括包括树脂池液位校准和树脂瓶液位校准两功能。
树脂池液位校准
在校准对话框中,点击树脂池液位校准标签后的”校准”按钮,弹出树脂池液位校准对话框。
首先进行空状态校准:安装上没有树脂的树脂池,将液位传感器安装到到树脂池上,点击“读取”按钮,再点击“校准”按钮,再点击“读取”按钮,如此循环,直至"树脂池液位校准值" 的值在±50范围内。
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到低液位和高液位校准界面
低液位读取:在树脂池中添加3mm高度的树脂,将液位传感器安装到到树脂池上,点击“读取”按钮
高液位读取:在树脂池中添加9mm高度的树脂,将液位传感器安装到到树脂池上,点击“读取”按钮
低液位及高液位校准:点击“校准”按钮
点击“确认”按钮,完成校准。
注意:可以通过“进料”和“出料”调整树脂池中的液位;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空液位校准。
树脂瓶液位校准
在校准主对话框中,点击树脂瓶液位校准标签后的 ”Calibrate”按钮,弹出树脂瓶空状态校准对话框。
插上空树脂瓶,点击“读取”按钮,再点击“校准”按钮,再点击“读取”按钮,如此循环,直至"树脂瓶液位校准" 的值在±50范围内。
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校准。
二代机传感器液位校准
用户在桌面软件上可自行对打印机树脂瓶空液位进行重新校准。
点击"树脂液位校准"按钮
,打开对话框。
插上空树脂瓶,再点击“校准”按钮完成校准。
自动泵胶
按下按钮
打开自动泵胶功能,弹出按钮将关闭自动泵胶。在自动泵胶模式下,如果胶池里的液位过低,打印机在打印开始前及打印过程中自动从胶瓶中泵胶到胶池里。
打印机设置
按下”打印机设置”按钮,弹出子菜单,包含网络、激活和远程监控开关三项功能
a) 网络
显示打印机连接网络的状况,设置打印机的网络连接。本功能支持自动获取IP地址和手动设置固定IP地址。具体操作见如何设置打印机网络。
本功能仅支持USB连接下设置。
TIP
打印机Wi-Fi模块仅支持2.4GHz的频段,不支持5 GHz 频段。
b) 激活
此项显示打印机的激活状态,未激活显示Inactivated,已激活显示Activated。点击该项将执行激活功能。详情见如何激活打印机。
c) 远程监控开关
此处显示本打印机实时的远程监控开关状态,同时用户可以手动打开或关闭远程监控功能。
首次开启远程监控功能时,系统需将打印机注册到物联网,可能会消耗较长时间。
升级固件
当有新版本固件版本时,固件版本后将显示图标
,点击开始升级。升级完成后需重启打印机。
升级许可
若打印机控制面板上最下方显示
,标记该机型支持升级许可功能,可以升级成高级版打印机。点击该按钮开始升级许可功能。具体操作见如何升级许可。